<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電影《海上鋼琴師》國內重映:孤獨的天才,時代的挽歌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近日在國內重映,票房驚喜,這部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于1998年推出的文藝巨作,曾在國際上獲得幾十項大獎!本次國內重映海報由我國著名電影海報設計師黃海設計。

    要想談好《海上鋼琴師》,我們就要先談談朱塞佩·托納托雷導演的“時光三部曲”,其前面兩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天堂電影院》。

    每個人遇見的一部好電影的機緣不同,有時候緣分來得早了,因為自身年齡和閱歷的不夠,其實并不解其中意。

    “時光三部曲”都是上世紀的經典作品,早早就盛名在外,一般觀眾在學生時代肯定就看過了這些電影。

    筆者自然也不例外。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得是美麗無罪,講得是人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之下如何苦苦熬過。

    《天堂電影院》講得是童年故鄉,講得是人在時光流逝的不可逆轉之中如何追根溯源。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導演在講本民族的秘史,《天堂電影院》是導演在講自身心靈的秘史。

    到了第三部,《海上鋼琴師》,導演再次拔高了表達上的立意,這就讓讓影片的內核有些晦澀難懂。

    所以,筆者在當年看完“時光三部曲”之后,打心底里對《海上鋼琴師》是怎么也喜歡不起來。

    如今,借著重映的機會,又看了這一部電影,這次重映的版本時長兩個小時,比當年的版本短了40分鐘左右。

    此次公映的版本相比原版在劇情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剪掉一些不傷害劇情的小細節。

    當年朱塞佩·托納托雷帶著160多分鐘《海上鋼琴師》去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主辦方覺得時長太長了,想讓老爺子剪掉一部分。

    老爺子仗著自己國際大導演的身份愣是一刀未剪,所以最后也是錯過了當年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的機會。

    二十多年過去了,雙方為了大家都有錢賺,該妥協得也就妥協了,才有125分鐘的這一版《海上鋼琴師》。

    雖然,我個人認為《海上鋼琴師》是“時光三部曲”里觀影體驗上較差,理解上也是有障礙的電影。

    但是,她仍然是一部杰作。

    她有著經典的敘事,而且劇情本身就是獵奇的,影片在制作方面也是最高端的配置。

    這部電影在豆瓣TOP250的榜單上排名第15位,將近有100萬人打出了9.2的高分。

    我覺得這其中有一半人應該是被這個離奇的故事和所營造的氛圍給唬住了,好像影片中主人公的孤獨和大銀幕前所有的觀眾都能共通一樣。

    男主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嗎?

    難道看這部電影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觀眾不是俗人嗎?

    所以一個不同世界的天才的孤獨能被這百分之九十九的庸俗觀眾所能理解嗎?

    這個名字就很特殊,很具有隱喻的意義。

    他自小就出生在船上,一輩也沒有離開過船上,這也就能理解他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

    他不是具體的人。

    他可以無師自通地成為世界上最頂級的鋼琴家,他卻不可以學會有用的知識,成為性格更加完整的人。

    1900,這個抽象的人,這藝術家眼里的人,最終只能在自身命運的輪回里結束自身。

    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和大多數人一樣關注的肯定是1900的自身命運,他是那樣的神奇天才,又是那樣的寂寞孤獨。

    如今再看,就不能關注1900了,不能只關注天才的孤獨,而是去把1900意象化,由著這個人物折射出整個時代。

    1900出生在1900年,他成長的年代世界上正在發生著劇烈的動蕩,所以怎么能只考慮他自身的命運,而不去想想時代的命運。

    他的青少年時代,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爆發了全世界第一次大戰。

    他的故土慘遭炮火的洗禮,是美國人結束了戰爭,隨后所有的人都向往美國,大洋彼岸傲立著自由女神。

    他的而立之年,美國正在經歷著金融外機,他的故鄉歐洲大陸也是療傷的療傷,哀嘆的哀嘆。

    雖然世事艱難,但是在船上往返歐美大陸的日子,總得來說是逍遙自在的,是快樂多于憂傷的。

    然而時局急轉而下,納粹的陰影籠罩在歐洲大陸的上空,戰爭把一切都摧毀了,那班往返歐美大陸的豪華客輪也就停運了。

    故國久歷風霜,自身也是搖曳不定,殉道就成了孤獨天才最終的選擇和唯一的出路。

    所以,《海上鋼琴師》多多少少也是導演自身對自我人生的審視和對故國故土的深深懷戀。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