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趙安生專欄 > 正文

    【趙安生】心為福田:修得一方自在天地

    心為福田:修得在天地一方自

    趙安生

    常言道:“人生如同修行。” 這修行的道場不在名山古剎,不在經卷典籍,而就在我們方寸之間——修的就是一顆心。這顆心,是我們感知世界的窗口,是應對萬事的舵盤,更是安放靈魂的歸處。它的狀態,直接定義了生命的底色與行走的姿態。

    微信圖片_20250805213103

    “心大了,事就小了。” 并非世事真能變小,而是心的格局拓寬了。當我們的心胸如海納百川,那些曾如巨石般壓在心頭的困境、糾纏不清的紛爭,便如同投入海中的石子,雖激起漣漪,卻再難撼動海的深邃與遼闊。心大了,視野便高了,眼前的障礙便不再顯得那么龐大不可逾越。我們學會了超越瑣碎,看清本質,以更宏大的視角包容、化解。

    “心寬了,煩就沒了。” 煩惱如藤蔓,常因執念與計較而生。心若狹窄如瓶,點滴不如意便滿溢而出,化作愁云慘霧。而心一旦放寬,學會放下斤斤計較,理解世事無常,接納不完美,那些耿耿于懷的怨懟、難以釋懷的得失,便如風過疏竹,雁渡寒潭,了無痕跡。心寬是良藥,能溶解郁結,拂去塵埃,讓心靈重歸清明。

    “心快樂了,人就幸福了。” 幸福并非外求的珍寶,而是內心綻放的花朵。外在的名利、地位、際遇或許帶來短暫的滿足,但真正的、持久的幸福感,其根源在于內心的喜悅與平和。當心學會在平凡中發現美好,在付出中感受價值,在知足中體會安寧,快樂便油然而生。這份由心而生的快樂,才是抵御風雨、照亮人生的恒久幸福之光。

    微信圖片_20250805213057

    “心知足了,人就輕松了。”欲望如壑,難填則苦。不知足的心,如同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永遠追逐著下一個目標,在“不夠好”、“還要更多”的焦慮中疲于奔命。而心一旦懂得知足,并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是對當下擁有心懷感恩,對能力所及保持清醒。知足是智慧的減法,它卸下了攀比的重擔,放下了貪婪的負累,讓人如釋重負,步履輕盈。輕松自在,源于內心的富足與安寧。

    修行此心,是一場貫穿生命的精進:

    需時時拂拭: 如同明鏡蒙塵,心也會被煩惱、執念、焦慮所遮蔽。修行便是覺察這些塵埃,通過反思、學習、靜觀,拂去心靈的雜質。

    需不斷拓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千事,皆是為了開闊眼界,涵養胸襟,讓心在經歷中成長、壯大。

    需學會轉念:事無絕對好壞,關鍵在于心的解讀。修心,就是培養從積極角度看待問題、轉化情緒的能力。

    微信圖片_20250805213450

    需涵養感恩與善意: 感恩滋養滿足,善意拓寬心量。以善念待人,以感恩處世,是滋養快樂心田的清泉。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 外在的境遇我們無法全然掌控,但**修好這顆心,便是掌握了內在的定海神針。當心足夠大,便能容下世事變遷而無懼;當心足夠寬,便能化解煩憂如清風拂面;當心充滿快樂,幸福便如影隨形;當心懂得知足,生命便如閑云野鶴般自在悠然。

    修好這顆心,便是為自己開墾了一片福田。在這片福田上耕耘,收獲的將不是外在的浮華,而是內心的澄澈、生命的韌性與靈魂的自在。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此心修得,天地皆寬。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李曉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