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書畫 > 書畫動態(tài) > 正文

    毛澤東身邊的"金童玉女":所做一切不給毛主席丟臉

    當年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已記不清多少次回家鄉(xiāng)看望主席了。

    曹輝 攝

    11月以來,蔣含宇、彭淑清夫婦的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了。11月10日和16日,他們兩次回到老家韶山,先后參加“我的婚禮在韶山”和《毛澤東同志誕生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郵票首發(fā)式。回江西南昌后,又籌備毛澤東紅色文物收藏展。月底,又趕到北京,參加一家省級電視臺錄制的紀念毛澤東誕辰的節(jié)目。

    54年過去了,當年那兩個給毛主席獻花、戴紅領巾的“金童玉女”,如今已年近古稀。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故鄉(xiāng)韶山,鄉(xiāng)親們奔走相告,韶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下午5時多,韶山學校輔導員把少先隊大隊長蔣含宇和大隊委員彭淑清叫到大隊部,告訴他們有位首長來學校視察,學校決定由他們向首長獻花、贈送紅領巾。

    這時的蔣含宇和彭淑清都剛滿14歲,同在韶山學校初中二年級讀書。

    26日上午7時多,“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的歡呼聲響徹韶山學校。

    給毛主席戴紅領巾,是蔣含宇完成的。毛主席幽默地說:那我就把紅領巾戴到北京去,你們看,我又年輕了,變成少先隊員了!眾人幸福地笑了!就在這一瞬間,攝影師按下快門,拍下了著名的《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兩人一左一右依偎在毛主席的身旁。54年后的今天,這張被詩人臧克家稱為“紙面上仿佛聽出聲音”的傳世照片所散發(fā)的幸福熱力,仍震動觀者的心靈。

    緣分天注定。蔣含宇、彭淑清兩人在北京讀大學時相戀了,1968年畢業(yè)后又一起分配到遼寧省工作。1971年,兩人喜結連理。隨后,夫妻倆轉戰(zhàn)湖北荊門煉油廠、江西九江石化總廠等地,最后定居南昌。

    有著在毛主席身邊“金童玉女”的榮耀,蔣含宇和彭淑清從不張揚。毛主席與他們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們一直珍藏在相冊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這張照片流傳全國,夫妻倆也因此被人稱為“中國第一幸運伉儷”。

    “回過頭去看,50多年來,我們將這一榮耀變成了前進的動力。怎樣對待生活、工作,怎樣對待困難、榮譽,我們堅守一條原則:我們所做一切,一定不能給毛主席丟臉,不能給韶山人民抹黑!”彭淑清說。

    一旁的蔣老也說:“我們的結合,有人說是機緣,是天意。我們對結婚紀念日倒不是十分看重,但毛主席的誕辰日,毛主席會見的日子,成了我們最難忘的‘節(jié)日’。這些年我們多次回家鄉(xiāng)與母校師生、父老鄉(xiāng)親共同紀念這個日子。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們開始關注毛主席的專題收藏,還常常在這些日子辦展覽,寫研究文章,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毛主席的豐功偉績——‘紅色情結’融進了我們的血液,一輩子永不變色。”本報記者 曹輝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