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趙薇:當導演做演員,我一樣熱愛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周寧張漫子熊琳)作為“80后”、“90后”童年集體記憶的一個切片,演員趙薇隨著年齡增長,對電影藝術的理解改變了許多:“無論當導演還是做演員,要戒絕浮躁,拍攝更有深度的現實主義精品。”

    “演員一直紅下去是件可怕、可笑的事兒”

    從2001年接拍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起,趙薇一直在突破自我:經過《綠茶》、《玉觀音》(老版 新版)和《畫皮》(電影版 電視版) 的洗禮,青春偶像的稚氣已漸漸褪去。

    直到“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上映,觀眾真正為趙薇成熟的塑造功力所折服。“這條尋求轉型的路,我走了整整16年。”趙薇說,個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

    “演員是一個激活虛榮心的職業。一直紅下去是件既可怕、又可笑的事兒。”趙薇說,今天的她,對名氣看得很淡,“我只是滄海一粟,要努力做到以局外人的姿態審視自己。”

    執導影片《致青春》大獲成功,讓趙薇開辟了新的藝術領地。面對“更享受當導演還是更喜歡做演員”的提問,她說:“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愛一行。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我一樣熱愛。”

    “致青春”泛濫讓觀眾審美疲勞

    《致青春》在投拍前也曾遭遇投資少等困難,但當影片成功后,很多圈內人覺得原來青春片也能大賣。于是,在一兩部青春片賣座之后,類似題材的電影接踵而至。

    “問題也隨之而來,這類影片打動觀眾的創意越來越少,像流水線般的制作使人喪失了新鮮感和好奇心,產生審美疲勞。”趙薇說,“這并非說我拍的青春片有多好,而恰恰反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提出的‘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

    究其原因,趙薇認為,當前,一種沒經過票房檢驗的電影類型,即使題材很棒,投資方也很不看好。“投資方的選擇決定了資金流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現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國產電影類型的多元化。”

    “憑什么去好萊塢發展?”

    很多人建議趙薇去美國好萊塢發展。“憑什么?”趙薇說,東西方本身就是兩個文化體系,以當前中國電影工業的水平,打入美國市場難度較大。“首先還是要踏實提高自己的電影質量和文化深度。”

    談及市場規律與藝術規律的權衡,趙薇認為,過于強調藝術性而忽略觀眾感受的作品往往比較孤獨。“一部好電影,并不一定包羅萬象地又記錄歷史、又反映時代、又展現人物、又故事動人……只要把你想表達的主題體現好,就是一部成功之作。”

    趙薇澄清幕后交易傳聞 否認提前購股票賺2億截圖

    趙薇澄清幕后交易傳聞 否認提前購股票賺2億

    時長:2'7''

    播放:27662

    來源:騰訊視頻

    趙薇澄清幕后交易傳聞 否認提前購股票賺2億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