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金融精準施策 護航廣州經濟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經濟金融運行受到劇烈沖擊,全球經濟衰退、失業大幅增加、貿易急劇收縮、金融市場緊張,世界多國為應對此次疫情都出臺了超常規的救助政策和刺激政策。在此背景下,廣州出臺了《關于強化金融服務支持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金融19條”)。其核心內容就是立足后疫情時期防控新特征、貫徹精準理念、確保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的邏輯來進行布局。

    “金融19條”是中央和廣東省金融支持防控疫情政策的有效補充和延續

    疫情帶來的沖擊不僅有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同時還有社會危機帶來的沖擊。不同的沖擊以及沖擊產生的不同后果決定了我們必須采取不同的對沖政策。疫情期間,廣州曾對中高風險地區嚴格實施了封閉管理,封閉區域內的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就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廣州“金融19條”在重點服務對象中增加了近期曾列為中高風險區域、曾實施封控封閉管理區域及其鄰近區域,明確要求積極采取金融幫扶措施,支持區域加快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充分顯示了對封控封閉管理區域及其鄰近區域內居民的人文關懷。

    疫情對社會經濟、企業經營的沖擊既有當期性、也有長期性。廣州短期內要承受經濟活動驟然下降和財政收支惡化的壓力,但廣州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新經濟、新基建等一系列產業結構的深層變化正在匯聚成推動廣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廣州“金融19條”提出鼓勵廣州地區銀行保險法人機構加大對全市重大工程建設、重點平臺項目、重要基礎設施以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資金投放,推動各類地方金融企業積極履行服務功能和社會責任。加大重點領域業務的金融支持,既是確??挂咂陂g廣州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實現廣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八個“新”的具體目標和建設“十四五”時期六個“之城”的有力保障,反映出政策的制定同時考慮了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

    “金融19條”是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的政策保障

    疫情發生以后,廣州市受影響較大的是住宿和餐飲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會展業等,這些行業里面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所以,金融部門全力支持這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關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就業穩定和國民經濟恢復增長的大局。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在2020年2月1日聯合出臺的30條措施當中,就有不少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支持的,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投放,不能夠盲目地抽貸、斷貸和壓貸,同時對確實存在還款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可以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

    廣州“金融19條”制定的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關于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有關政策要求,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中小微企業。具體來看,廣州“金融19條”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保障足量信貸。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好運用好再貼現、再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從政策上拓寬銀行資金來源,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滿足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信貸需求。二是降低利息成本。通過降低小額貸款和小額再貸款利率、降低政府性擔保收費、發揮商業保理公司作用和下調典當行續當費率等政策,降低中小微企業負擔的利息成本。三是創新產品服務。面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特征和需求特點,開辟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專屬服務通道、應用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工具,推出契合中小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19條”實施中需進一步優化提升的地方

    當前廣州經濟雖然恢復較好,但仍然有些地方需進一步優化提升,比如在恢復居民消費信心、提高民企投資數據、增強中小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及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等方面,需要提供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這離不開地方財政金融部門在推動政策落地時,及時厘清目標角度差異,做好組織傳導、政策協調,完善配套政策,以此強化政策整體效應。因此,在“金融19條”實施中必須進一步加強以下方面:

    一是適當提高小微貸款不良容忍度,暢通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目前,監管部門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的有關規定是“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銀保監會可考慮銀行不同分支機構的實際情況,差別化地制定內部的容忍度。此外,要繼續暢通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快速處置渠道。有銀行機構認為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處置慢、處置難,特別是線上業務形成的不良貸款立案難、舉證難、執行難,從而產生了“惜貸”和“拒貸”的心態。對此,應該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對小微貸款給予優惠,解決銀行基層做小微不劃算的顧慮,同時盡快建立明確相應的工作機制和申訴異議渠道,為基層員工解除做小微貸款的后顧之憂。

    二是厘清政策目標差異,加強協調配合機制。一般而言,金融政策更注重“穩企業保就業”,重在保市場主體,維持生產穩定。而財政政策則側重?;久裆?、保工資、保運轉,維持社會穩定。金融部門希望財政加大貼息力度,發揮更大的資金撬動作用。而財政部門傾向于銀行向企業融資主要是市場化行為,重在銀行讓利,保企業也就是保銀行,財政貼息意愿不強。針對上述情況,需要加強財政與金融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一方面,必須加強督辦和協調力度,聯合相關部門宣傳推廣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推動政銀企對接,實現財政金融政策協同配合、有效落地。

    (作者系廣東金融學院華南創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