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期,視頻平臺VIP會員服務和超前點播機制引發社會熱議,不少消費者對平臺滿含套路的操作表示質疑和不滿。9月9日,中消協就此發聲,認為超前點播應當按照自愿原則,喊話視頻平臺取消逐集限制,還要求經營者不得隨意修改服務協議等,要“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這不是超前點播話題首次引發聚訟紛紜。自該模式2019年底被推出后,爭議就伴隨而至。“會員之上有會員,套路之中有套路,坑連著坑”,成了其被詬病最多的地方。
應該說,超前點播作為視頻平臺探索的新商業模式,是種市場行為,本身無可厚非。不能因為附著其上的種種衍生性問題,就否定整個模式。而部分視頻平臺的超前點播機制之所以受到吐槽,是因為其規則說變就變、條款說改就改:本來說好了要日更,結果變成周末更;本來明確了VIP就能提前看,結果VVIP、SVIP才能先一睹為快;本來寫明了會員免廣告,結果中插廣告、彈窗廣告等一個都不少。非但如此,“按順序解鎖觀看”式的強行捆綁銷售、自動續費、隨意制定概括性自我授權規定等問題也頻現。
對會員采取梯度化策略沒問題,對規則進行適時優化也未嘗不可,但這不能變成罔顧契約精神與商業倫理的精準收割,不能變為只見雞賊與套路、不見誠信和責任的違法欺客,否則就是越了線。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水位在提升、維權渠道也被互聯網拓寬的背景下,部分平臺以“有羊毛,使勁薅”的心態各種算計用戶,遲早會遭到反噬。就算在盈利維艱的情況下秉持“錢”字為先,視頻平臺也沒理由去踐踏用戶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沒理由跟商業倫理與法律規定反著來。那些對自己怎么有利怎么來的霸王規定,那些隨意排除、限制消費者權利的格式條款,也終會被法律置否。
這次中消協喊話要求視頻平臺VIP服務依法合規、質價相符,還就取消逐集限制、杜絕違規推送、改善計費規則等做出明細要求,就是規則厘定與原則重申。這理應給各大視頻平臺敲響警鐘。
說到底,視頻播放規則可以變,但遵守法律規定、不損害消費者正當權益的底線不能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