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消協發布觀點,呼吁視頻平臺VIP服務應依法合規、質價相符,“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中消協稱,近期視頻平臺VIP會員服務和超前點播機制引發社會熱議,不少消費者對平臺滿含套路的操作表示質疑和不滿,有兩家平臺承諾改進“超前點播”,但仍有平臺置若罔聞。(9月9日 澎湃新聞)
要說人們對“超前點播”的詬病已是由來已久,爭議從2019年的《慶余年》到現在就沒間斷過。此番中消協對消費者的投訴進行了歸納,也亮明了“超前點播”的四宗罪:一是消費者質疑購買會員后推出超前點播收費的合理性,認為涉嫌重復收費;二是視頻平臺對熱播劇單方修改更新周期;三是播放中間仍多次插播各種廣告,會員免廣告成為空話;四是會員服務未到期就被自動續費,認為平臺強買強賣。
比起加收的訂閱費,“超前點播”的可惡在于平臺的套路和虛偽。首先是“碼上加碼”,既然聲稱VIP會員享有“熱劇搶先看”權利,那么此前已訂閱的老會員就應該繼續享有提前觀影權利,不應再收費;其次,平臺規定單集收費、逐級購買或者逐級解鎖,完全是賣方市場,消費者只能按順序購買,有損自主選擇權;再者,會員廣告特權基本只是去了個寂寞,中間廣告一點沒少……平臺方如此雙標,吃相難看。
當然消費者也不會完全坐以待斃,于是一部分人開始把目光轉向“盜版”。就比如最近熱播的《掃黑風暴》,沒過多久劇組就忍不住了,在官方微博發布了反盜版聲明,稱已經報案,并要追查盜版來源,呼吁觀眾支持正版,而這和平臺方的口徑是一致的。其實盜版的畫質的確不如正版,但架不住盜版能讓人一次性吃飽,不會讓觀眾中途加錢。比起平臺收緊供給,一集一集吊胃口,盜版顯得“可愛”多了。
只是再怎么生氣,打擊盜版人人有責的立場不會變,人們不過是想要以此來賭氣向“超前點播”的套路說“不”。我們縱觀平臺的這些套路,無非就是一切“向錢看”,把消費者當成了待薅的肥羊。平臺要生存、創作者要賺錢,其實這些本無可厚非,但超前點播存在的意義不能只是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甚至加深對資源的壟斷,然后變本加厲、待價而沽。
超前點播的套路太深,想要整治就要做到要么“瘦”,要么“死”。相關部門要形成視頻平臺行業規范,為超前點播的這些套路好好瘦瘦身,要求它們恪守誠信原則,遵守法律規定,杜絕唯利是圖、違法欺客和霸王條款,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也要理性克制追劇,倒逼平臺在完善用戶體驗方面下功夫,讓那些只知道套路消費者、挑戰底線的平臺涼涼。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