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倉央嘉措的足跡
馬曉春
拉薩,誘惑我的除了那雪域高原的圣潔,五彩經幡的神秘,布達拉宮的梵音,還有前世今生的輪回,虔誠朝圣的腳步,倉央嘉措的多情……每每讀著倉央嘉措的情詩,我總是魂牽夢繞雪域拉薩的神秘,期待追尋倉央嘉措謎一樣的足跡。
2023年10月,搭乘成都至拉薩的Z323次列車,我跋山涉水,一路風塵,經過青海湖、昆侖山脈、玉珠峰、可可西里無人區、沱沱河、唐古拉山、措那湖、羌塘無人區、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隧道……追尋倉央嘉措的足跡,走進雪域圣地拉薩,找一份寧靜藏于心,種一份詩意留于眉,守一份信仰于此生。
雪山高聳入云、草原廣袤無垠、湖泊寧靜神奇……一切的一切都是三十年前我在拉薩當兵時的樣子。走出白墻紅頂、古樸莊重,藏式建筑濃郁的拉薩火車站,只見圣城映襯著周圍雪山的壯麗,如同異國畫卷般美麗。不遠處,依山壘砌、群樓重疊的布達拉宮清晰可見,那巍峨壯麗的宮殿,似乎在與蒼穹對話,訴說著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的愛情故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吟著倉央嘉措的情詩,我忘記了旅途中的勞累,迫不及待地向著心馳神往的布達拉宮趕去。走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與布達拉宮相映成趣、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廣場里,穿著藏袍的人們或行走,或拍照;身披紅色僧袍的喇嘛,低頭走路,埋頭修行。此刻仿佛看見,倉央嘉措盤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窗子前,找著廣場里的瑪吉阿米;人群里的瑪吉阿米望著布達拉宮,尋著經殿里的倉央嘉措。穿越世紀的雪蓮花/跟隨云霧的影子/從高高的布達拉宮走下/風度翩翩/含情脈脈/圣潔無暇/虔誠的在人群中苦苦尋她………不覺間,腦海中醞釀出這動人的詩。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吟著倉央嘉措的情詩,沉浸震撼心靈的圣地,向紅山之上布達拉宮走去。眼前,浮現出我和戰友們曾在此吟著倉央體情詩的沉迷。布達拉宮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建筑風格獨特,石木交錯,銅瓦鎏金,裝飾繁復,富麗堂皇,融合了藏式建筑的精髓,展現出獨特的雄偉之美。它的美麗不僅在于外觀的雄偉和金碧輝煌,更在于內部的壁畫、雕塑和豐富的古籍。巍巍神圣地,凜凜布達宮。一念凡心凈,三乘慧照生。這里,便是當年身在布達拉宮,心系萬丈紅塵的倉央嘉措住過的宮殿。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進入香霧迷漫的經殿,萬盞酥油燈長明不熄,照亮著每一個角落,成千的人們虔誠地跪拜在佛像前,誦經念佛。“我手中捧著酥油燈,眼睛望著布達拉宮,心里卻在想著你。看不見你的笑容,卻聞到了你的芳香”。我仿佛看到那個雪域最大的王,世間最美的情郎,他雙目緊閉,默默地念著心中的真言:我與你,寧死別,不生離。這一遍遍的心聲伴著酥油燈的清香,在這高大的經殿中裊裊環繞,久久不散。我隱約聽到倉央嘉措頌經中的祈禱:愿人心安穩,愿衣襟帶花,愿歲月風平。
望不到頭的石階/一步一腳印/躁動的內心/與倉央嘉措傾心促膝/布達拉宮的經筒/轉出感天動地的情愫/念珠里的虔誠/將靈魂根植于此/盞盞酥油燈/將世世孤寂驅離/傳世的倉央嘉措情詩/講述著悲凄的故事……頃刻間,情不自禁呵成這凄厲的詩。
一步一叩頭,用身軀丈量雪域,匍匐到了大昭寺圣地。跟隨叩拜的虔誠信徒,我來到古城八廓街。腦海里,閃現出我和戰友們曾在此吟詩尋找瑪吉阿米的癡迷。街道上鋪滿青石,雪墻赤檐,手工藝店鋪和餐廳林立,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這里不僅是一條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街道,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倉央嘉措在這條街上邂逅了瑪吉阿米,并在此地留下了著名的情詩《在那東方的山頂上》。
八廓街轉經道東南角,一座黃色的藏式土木建筑格外醒目。而這座看似普通的三層小樓,就是當年瑪吉阿米與倉央嘉措約會的地方。此刻,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倉央嘉措與情人彈唱的情歌,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如今,被改為藏、中、印和尼泊爾風味的餐廳,并以瑪吉阿米的名字命名。小樓內部色澤陳舊,彌漫著藏香的味道。那一年/叩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閉上眼睛,手捧醇香濃郁的酥油茶,溫暖心靈,驅散疲憊,仿佛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浪漫夜晚。“在那東山頂上,升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笑容,浮現在我的心上”,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在耳畔縈繞。
手捧濃香的酥油茶/醉倒在了八廓街/瑪吉阿米和倉央嘉措把愛傾灑/轉山轉水轉佛塔/走不出一生一世的牽掛/尋覓最美卓瑪/圣潔的藍天點綴著彩霞/演繹凄美絕倫的年華。
紅塵也有隱逸,平淡卻有傳奇。無論是愛情還是宗教,無論是情歌還是梵音,本身就是美麗的詩句。在美麗的雪域圣地,沿著倉央嘉措的足跡,沉醉于禪意與唯美的邂逅,超脫與寧靜的詩意。

作者簡介
馬曉春,男,東鄉族,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方志出版社志鑒編纂專家,中國農村網通訊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歌創作研究會會員,西藏拉薩市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第四屆地方史志學會理事,甘肅省行政區劃與地名專家庫第二批地方專家,甘肅省非遺傳承保護協會會員,甘肅省東鄉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員,臨夏州文聯第五屆委員會委員,臨夏州時政評論員,《暮雪詩刊》執行主編,《詩文化》簽約作家,臨洮老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康樂縣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康樂縣文聯三級調研員,康樂縣作家協會主席。
先后在中國作家庫、中詩網、中國農村網、中國紀錄網、學習強國、《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民主協商報》《民族日報》、絲路文博覽網、中國甘肅在線網、《甘肅詩歌》《拉薩河》《白銀文學》《百姓文學年度選刊》《天山詩刊》《百靈鳥》《中國花兒》《甘肅文史》《甘肅史志》等,發表散文、詩歌、新聞9300多篇(件),其中有40多篇散文詩歌獲“魅力臨夏·良恒杯”全國少數民族散文大賽優秀獎,“遵義杯”中國最美游記第五屆文學大賽作品獎,吉林市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大賽優秀獎,第二至第四屆“六世情歌杯”倉央嘉措國際詩歌倉央體優秀詩人獎和實力詩人獎,2019年度甘肅新聞獎評選文字通訊與深度報道三等獎等。主編《康樂縣志(1986--2005)》《康樂年鑒》8部,編輯《稼軒祖籍 人文康樂--2023辛棄疾學術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等,編審志書年鑒和行業志鑒15部。 著有《新聞輯錄》《文苑花絮》《心靈的放歌》《劃過指尖的流年》,主編《康樂》刊物8期。作品入選《炊煙飄過的記憶》《再論中國花兒》《甘肅歷史學術研究論叢》《流年絮語.當代唯美作品選》《暮雪優秀作品集(2024卷)》《花兒藝術人生》《臨夏花兒集》《河州記憶》《印象臨夏》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