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而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馬曉春
羅曼·羅蘭曾說過:“知識是唯一的美容佳品,書是女人氣質的時裝”。書雖不是胭脂水粉,能增添顏面上的光彩,卻可以讓人由內而外,修煉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魅力。
姚姚如這個煙雨般溫存、云霧般輕柔的初冬季節,跟隨霧的影子,踏著云的腳步,用心靈滋潤著康樂的文學焦土,掏空了口袋卻喂飽靈魂。她向陽而生,逐光而行,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對人沒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因為她相信因果,相信輪回,相信任何人、任何時候出現在她的生命里,都有一定的因果和愿意。初識她是在2023年的元月,她在電話中說是出了一本書,想送給作為縣作家協會主席的我。拿到了由讀者出版社出版、散發墨香的《煙雨中的溫柔》后,便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從中得知她平時喜歡用文字收藏故事,以散文、詩歌、小小說的形式傾訴所見所遇,書中呈現出 “視文學如生命”的才華和頑強的生命力。
讀她的書,覺得她有著一個鄉間女子的羞澀和拘謹,但也有著對文字已深入骨髓的雅致,那是被黃土高原上空烈日曝曬過的雅致,如同她的臉龐她的文字,帶著泥土的顏色,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為此,我在縣圖書館給她舉辦《煙雨中的溫柔》出版發行儀式,由她在四川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帥氣兒子主持。我評價了作品集,暢談了讀后感。她向縣圖書館和讀者朋友,贈送了簽名的書。后來,我將她的書藏到臨夏州圖書館,并利用文藝進校園活動送到草灘、胭脂、蘇集、八松、鳴麓、康豐、附城等鄉鎮的20余所學校。令人難忘的是,送到胭脂初中時,學生們爭搶她的書,并讓我和她簽名的場面令人感動,滿滿的成就感涌上心頭,這不正是她掏空口袋喂飽靈魂的最好詮釋嗎?
她的老家在景泰縣偏僻農村,她從小在這個小山村里生活、勞作、讀書、寫作。長期的農村生活積累,加上細膩觀察及女性特有的寫作天賦,使她的作品分外接地氣。她寫散文,也寫詩歌,她寫情感,也寫風物,她把那些屬于內心的秘密,屬于風物的秘密,用屬于自己的文字寫出來,日積月累,漸成氣象,逐漸形成了她自己的文學風格。
她說,講不清楚,為什么又要寫一本書?可能,總覺得留在記憶里的故事召喚著她,不去寫一寫,便會覺得生命中缺失點什么!她感謝我這個伯樂,使她融入文學圈子,提升了知名度。
2024年上半年,她告訴我又要出一本書,掏空口袋喂飽靈魂,我敬佩“囊中羞澀”的公職人員做不到的事,她一個自由職業者、弱女子卻做到了。我又一次為她舉辦了新書發布會,邀請眾多文藝界人士和讀者參與。臨夏州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知名網絡詩人馬力明做了點評:《云里的腳步》由甘肅最具文學權威的讀者出版社出版,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展現出作者全面且出色的文學造詣與創作才華……;她分享了創作初衷和背后的故事,動情之處,潸然淚下……;作協會員聲情并茂地分享新書作品。她向縣新華書店、縣圖書館和讀者100余人簽名贈書,在臨夏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
捧著《云里的腳步》廢寢忘食地細讀,這本書與《煙雨中的溫柔》稍微有點不同,這本書以散文和中短篇小說為主,但相似之處在于都是真實生活中的縮影。書中有溫暖的故事,也有耐人尋味的小說,還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大西北的風和山溝。但是,哪怕多風、少雨、干旱的氣候下,也能長出傲人的玫瑰。她的筆觸伸向一往情深的過往,那里有無數個像自己的父母一樣與命運抗爭的山區農民,也有像自己一樣向往更遠的地方的青年,更有對底層生活和小人物寄予了特別關注和深深地同情,傾訴不是為了忘記,而是為了更好的記住。我想,我若早點遇到這本書,某一時的我大概就不會去糾結某一件事情了。
“我要的是自己的信仰里有靈魂在高處仰視的模樣,我要的是即使生活貧困潦倒,依然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那個人……”,她在自序中寫到。她很簡單,但是有心,眷戀親情、靜思人生、感念生活,都能讓讀者在優美的文字當中悟到既簡單又深刻的人生體悟,不經意間打開讀者緊縮的眉頭、糾纏的心結。她的心是純潔的,她的情是真摯的,她的筆是優美的。她的字里行間,充滿著靈性的真情和冷靜的思辨,給人啟迪,給人關愛,給人愉悅,給人長久的回味與記憶。她的辭藻優美,筆觸細膩,表達出了對生活的敬意和熱愛,令人感動不已。
她的作品來自山村而又超越山村,充滿著一位飽讀詩書文人的書卷之氣。她總能運用一些意象,將難以書寫和描述的意境,寫得搖曳生姿、情味盎然,又清新可愛、質樸生動。她的創作充滿創新和靈感,以獨特的文風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給讀者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值得我們去品讀和贊美。
她的理想就是把最平凡的人生過好,我衷心祝愿她的創作之路步步高升,每一份努力都能換來豐碩的果實,向陽而生,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馬曉春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康樂縣作家協會主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