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文化中國 > 正文

    國家文物局去年接報21起火災 近期暗查文物消防安全

    甘肅國保單位興隆山古建筑群祖師殿火災事故。國家文物局供圖/攝

    甘肅國保單位興隆山古建筑群祖師殿火災事故。國家文物局供圖/攝

    國家文物局4日在京舉行發(fā)布會,通報了近期文物消防安全暗查情況。督查司司長劉銘威透露,2015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火災事故21起,其中國保單位發(fā)生火災6起,省保單位6起,火災涉及古城鎮(zhèn)、古村寨及文物建筑等。

    2016年1月21日至28日,國家文物局派出檢查組,分赴遼寧、浙江、山東、湖南等省份,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抽查。此次檢查采取不發(fā)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暗查方式,共暗查了3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二處文物建筑集中分布的歷史街區(qū),其中暗查國保單位19處。

    通過暗查發(fā)現,一些文物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文物建筑內使用明火,用電不規(guī)范,易燃可燃物品亂堆亂放,消防設施設備缺乏良好維護等火災隱患。

    劉銘威表示,火災是危害文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15年接報的21起火災事故中,甘肅興隆山古建筑群祖師殿、重慶黃山抗戰(zhàn)遺址之草亭、云南大理拱辰樓和安徽祁門一本堂等發(fā)生的火災事故,損失較為嚴重?;馂氖鹿手饕虬ǎ弘姎饩€路或者電氣設備故障引發(fā)火災8起,人為縱火或者不明外來火源引發(fā)火災3起,使用明火引發(fā)火災2起,8起火災事故至今原因不明。

    以2015年3月的甘肅國保單位興隆山古建筑群祖師殿火災事故為例,過火面積約133平方米,屋頂燒毀塌落,木構架結構基本被毀,墻體和磚雕部分受損,建筑內墻體壁畫大部分不存。經公安機關認定,火災直接原因是祖師殿內殿西側節(jié)能燈故障引發(fā)線路短路。國家文物局對此進行了重點督辦,當地黨委政府對興隆山管委會9名工作人員全部清退,并對當日值班的兩名工作人員給予行政拘留10日;對管委會主任降職級處分,免去職務;對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旅游辦主任等人分別給予相應行政處分。

    又如2015年12月,安徽省祁門縣蘆奇村省保單位一本堂發(fā)生火災,過火面積524.37平方米,造成享堂、寢堂被燒毀。火災原因是一品堂修繕工程中,施工單位未按要求施工,采用液化氣噴燈熱熔粘接方式,高溫悶燃屋面木構件,引發(fā)火災。

    他特別提到,2015年度,重慶市先后發(fā)生三起火災事故,文物損失較為嚴重,至今國家文物局未接到關于火災原因和責任追究情況的報告。

    劉銘威指出,根據本次暗查情況,國家文物局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跟蹤督辦火災隱患。將暗查中發(fā)現的重大火災隱患反饋給相關省份,由省文物部門督促文物單位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我局。

    (二)向全國通報情況。要求各地文物部門對照本次檢查發(fā)現問題和隱患,組織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各文物單位內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集中開展自查自糾。

    (三)加大執(zhí)法和檢查力度。充分發(fā)揮我局文物違法舉報中心作用,接受媒體和社會監(jiān)督,及時督辦文物安全事故。

    (四)強化消防安全工作。一是全面推動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加強國保單位文物建筑消防設施建設;二是會同公安等相關部門適時開展文物消防安全專項檢查,整治火災隱患;三是組織制定《文物建筑電氣火災防控技術規(guī)范》等標準規(guī)范,開展文物建筑專用滅火技術設備試點工作。

    記者 應妮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活在當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