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創新驅動 改革賦能 麥積公安深化改革助力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  改革賦能

    麥積公安深化改革助力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位于甘肅省東部,處于中國版圖幾何中心,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境內因有聞名世界麥積山石窟而得名。全區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總人口61.8萬,是甘肅的“東大門”,也是隴東南的交通樞紐和商埠“旱碼頭”,隴海鐵路穿越全境,高速鐵路橫跨東西,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民航線路日益密集,人流物流往來頻繁,社會治安較為復雜。近年來,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立足于全區發展大局,主動順應全面深化改革大勢,把公安改革作為公安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推動公安工作的必經之路,堅持創新驅動,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深化警務體制改革、“交所融合”一警多能守護平安路

    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率先在全市范圍內推行“交所融合”警務模式改革,構建了“維護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安全、服務群眾”于一體的全新警務模式,優化勤務模式、盤活警力資源,實現了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統一執法、聯勤聯動的改革目標,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呈現出全區警情和事故“雙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的良好勢態。

    深化警種融合 建立警務管理新機制。充分整合農村派出所和農村鄉鎮交警中隊警力資源,交所融合、資源整合、效能聚合,不斷提升基層公安戰斗力。按照“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思路和“編制不變、資源共享”原則,將原先14個鄉鎮交警中隊的48名民輔警與當地派出所警力合并,實行派出所所長負責制,由派出所教導員、副所長或綜合能力強的民警擔任交警中隊長,在派出所加掛交警中隊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同時,全面落實“一村一輔警”機制,優先將新警分派到農村派出所進行鍛煉。

    深化勤務融合 增強聯動作戰新效能。健全交警中隊與派出所在指揮調度、警情研判、社會面巡防等方面體制機制,不斷提升治安管理和事故處置能力。變“令出多門”為“集中指揮”,改變條線“各自為戰”指揮管理模式,由指揮中心統一調度,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統一收發上級指令,第一時間傳達至一線民警并指導現場民警開展警情處置,實現了指揮調度扁平化、精準化、科學化、規范化,確保了“情指行”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落地見效。徹底改變了以往“交警管線、派出所管片”傳統警務模式,通過整合資源、以點帶面、一體聯動,構建了“維護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安全、服務群眾”于一體的全新警務模式,形成了派出所以最小作戰單元的形式快速出警處置交通、刑事、治安、救助等各類警情和案事件的良好工作局面。全面推行“治安+交通兩位一體”加強版社區警務模式,充分發揮派出所社區警務工作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特點,將派出所警力充分融入交警中隊路面查處、隱患排查等工作中。同時,以農村網格為載體,充分整合379處交通安全勸導站、379名交通安全勸導員以及581名專職網格員隊伍力量,形成了聯勤聯動、聯防聯治工作合力。

    深化業務融合 提高執法服務新水平。堅持“一警多能”“效能聚合”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業務整合等措施,不斷提升基層民警執法辦案和綜合服務水平。組織交警中隊和派出所通過辦班培訓、以戰代訓、隊所自訓等多種形式,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建立“日通報、周分析、月研判”制度,每日對轄區交通管理、重大敏感警情等工作進行通報,每周對警情處置、案件偵辦、交通管理等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每月開展集中會商研判,共同研究制定解決對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將車駕管、違章處理等業務下發至派出所,實現戶籍、交管等業務一窗通辦,安排專人指導群眾辦理業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少跑路,推動便民惠民舉措更加深入人心。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三圈查控”圈層防護鑄就“金鐘罩”

    今年以來,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局,大抓基層、大抓基礎,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現代化為牽引,以健全“情指行”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為先導,依托3個公安檢查站、6個街面警務站、8個治安巡防區,全面構建了外圈、內圈、核心圈“智能感知、精準識別、觸圈預警、實時響應”的三級智慧圈層防控體系,織密網格巡控一張網,筑牢風險過濾“三道圈”,外圈保內圈、內圈護核心,全區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37%、重大敏感案事件零發生,守好了甘肅“東大門”、盯牢了天水“東入口”、守護了麥積“城市圈”。

    外圈常態查緝布控、高效運行省際通道“安檢站”。先后投資48.53萬元擴建東岔省際公安檢查站,進一步筑牢G30高速入甘第一道防線。投資348萬元新建元龍毒品檢查站,與東岔省際公安檢查站互成犄角之勢,形成鉗制效應。麥積分局緊緊依托東岔省際公安檢查站和元龍毒品檢查站,建立“常態會商、分工查控、源頭管控、信息互通”等工作機制,實行“平戰結合”工作模式,扎實開展外圈查控護穩、最大限度將不安全因素封堵在轄區外圍、過濾在遠端。今年先后啟動18次等級勤務,累計檢查過往車輛24.49萬余臺次、人員51.67萬余人次,盤查重點車輛90臺、人員219人,查獲各類違禁品749件,全區未發生任何重大案事件。

    內圈重點核查篩選 嚴密編織風險隱患“過濾網”。牢固樹立“風從哪里來,險由何處生”的底線思維,依托天水東綜合檢查站打造智慧公安檢查站,強化前端科技賦能,充分發揮第二道防線作用,嚴防各類安全風險輸入核心圈,重點篩查各類隱患點,持續筑牢安全屏障。今年以來,檢查過往車輛11.7萬臺次、人員17.76萬人次;查獲各類違禁物品578件,查獲陜西漢中命案1起,提供便民服務500余次,旅游提示3000余次,救助群眾4人。

    核心圈落實快反機制 全力守護麥積城市“煙火氣”。依托主城區6個街面警務站,劃分為8個巡防區,規劃了48條必巡路線、355個視頻巡查點位,健全完善“8+1+N”巡防機制。網格布警優化巡防格局,特警+武警”開展重點區域武裝巡邏,巡警立足防區徒步巡邏,派出所民警在樓棟院落動態巡邏,圖偵專班24小時視頻巡邏,織密了全時空、全方位、立體化的巡防體系。通過“點對點、可視化”指揮調度和精準化布防、智能化查控,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空間。建立了“1+2×6+3”城區警情快速處置機制,指揮中心龍頭總牽引1個總指揮、6個城區派出所和6個警務站聯動處置力量,實現警情案事件第一時間警力抵達、第一時間信息收集報送、第一時間穩定平息事態等3個工作目標,全面推進“1、3、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落地見效。今年以來,累計出動警力7500余人次,巡邏里程12萬余公里,處置街面警情535起,調處矛盾糾紛125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逃犯4人,核查可疑車輛543臺、人員1.23萬人,救助群眾499人。

    ——樹牢為民理念,“0號窗口”用心服務開通 “快車道”

    窗口服務是警民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始終堅持“起點始于需求、終點歸于滿意”的工作理念,以打造“更高效、更便捷、更規范”服務窗口為切入點,不斷注入改革元素,創新思維方式,在出入境辦證大廳原有窗口的基礎上增設“0”號窗口,“0”號窗口又叫作“優先窗口”,積極倡導“業務辦理”零等候,咨詢服務“零差錯”,疑難問題“全清零”,為重點群體、特殊群體提供更周全、更便捷、更直接的快速通道服務,著力解決群眾 “急難愁盼”問題。

    業務辦理“零等候”。為老人、孕婦、小孩或有緊急情況的群眾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保姆式”一對一幫辦服務,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咨詢引導、全流程陪同辦零距離貼心服務,切實提升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辦事體驗,變“煩心事”為“暖心事”,用“小窗口”體現了“大服務”,讓群眾更滿意、更舒心。今年以來,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陪伴式”服務230余人次,為有急事的群眾提供快速通道服務200余人次。

    咨詢服務“零差錯”。指定業務骨干上崗,為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咨詢服務,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公開辦事流程、公開辦事依據、公開辦結時限,保證“一次辦結”,避免申請人多跑冤枉路,確保咨詢工作零差錯、群眾零投訴、服務零距離。今年以來,共受理出入境證件4000余人次,群眾好評率達到100%。

    疑難雜癥“全清零”。組織業務骨干輪流上崗,對重點特殊業務辦理證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場解答群眾疑問,及時聽取訴求,全力溝通協調。對涉及180余人次的疑難雜癥業務分類梳理,分析研討,對不能辦理或者暫時不能辦理的事項,耐心解釋,待符合條件可以辦理后,第一時間聯系群眾,為群眾辦理。對出境事由存疑的重點詢問,既加強了人員實質性審查,又確保出入境證件簽發安全,同時也提升群眾滿意度。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