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_亚洲VA中文字幕_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首頁 > 文學 > 文子專欄 > 正文

文 子: 深 秋 萬 壽 宮

深 秋 萬 壽 宮

□ 文 子

深秋午后的天水城,總有一種將時光凝固的魅力。當日光褪去夏日的燥烈,變得醇厚而溫潤時,萬壽宮便在這片淡金色的光暈中,向每一位有緣的訪客敞開了它那朱紅剝蝕的大門。

門檻內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門外是流動的世界,車馬人聲織成一張喧囂的網;門內卻是靜止的往昔,連空氣都沉淀著數百年的沉默。跨入門內的訪客,腳步不由得放緩放輕,怕驚擾了這份厚重的安寧。游人的身影被拉長在青石板上,與飛檐的陰影交錯,瞬間成了這幅古畫中的一景。

院子里的古樹,是這座宮殿的年輪記憶者。深秋的畫筆將它們染成了檸檬黃與赭石色,偶有幾片葉子耐不住枝頭的寂寞,打著旋兒飄落,在空中劃出生命的最美軌跡。陽光從枝椏間篩落,碎成滿地躍動的光斑,像時光老人不經意間撒下的金幣。腳踏在落葉鋪就的毯子上,聽不見聲響,只有一種極細微的反彈,仿佛是在歷史的脈搏上。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萬壽宮的殿宇樓閣,則是一曲沉郁頓挫的古老樂章。斗拱層疊,如音符在五線譜上跳躍;飛檐如翼,似旋律在空中劃出的優美弧線。那朱紅的廊柱、彩繪的梁枋,雖在歲月風霜中褪去了鮮亮,卻更顯溫潤厚重。萬壽宮的美,正是這樣一種將飛揚的靈動轉化為沉靜依附的和諧美。

這座始建于元代的宮觀,原名“三皇廟”,明代易名“萬壽宮”,其間的變遷本身就是一部無言的史書。它見證過官員在此朝賀的盛況,聆聽過接奉圣旨的莊嚴,也經歷過戰火與動蕩的洗禮。當年忽必烈詔令全國通祭三皇,天水作為伏羲故里,此處的祭祀尤顯隆重。想象那時,此處該是何等的冠帶云集,儀典威嚴。而如今,所有的喧囂都已沉淀,所有的榮光都已化作青苔,悄然爬滿石階。

偏殿里的書畫展,為萬壽宮注入了當下的生命力。雪白的粉墻上,疏疏掛著幾幅字畫。寫意的山水在宣紙上暈染出空靈的意境,猶能將人帶入畫中的空山幽谷;行草筆墨酣暢淋漓,在規矩法度中尋求著精神的自由。看畫的人靜靜地移動,腳步在青磚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就若與古人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寒暄。

藝術的神奇,在于它能瞬間打通時空的隔閡。一位清癯的老者與一游客,在一幅秋山圖前不期而遇。畫中的山水淡遠清空,墨色極淡,如畫家的一場夢境。兩人并未交談,只是并肩而立,目光在畫面上游走。末了,老者回以一個含蓄的微笑,悄然離去。這無言的交流,比任何語言都來得深刻——藝術的共鳴,從來不需要過多的言辭。

廊下的細竹在秋風中搖曳,發出清越的聲響,與松濤的沉渾形成奇妙的和諧。光影在廊柱間緩慢移動,像一把無形的尺,丈量著時間的長度。坐在這廊下,人會不自覺地陷入沉思:什么才能永恒?是這歷經數百年的宮殿,還是那瞬間的藝術感動?

或許,真正的永恒就藏在這變與不變之間。宮殿的磚石會風化,彩繪會失去靚麗的青春,但其中蘊含的文化精髓卻能在時間的洪流中屹立不搖。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萬壽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已不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而是承載了無數情感與記憶的文化符號。

日影漸漸西斜,琥珀色的光暈染上了一抹橘紅,整座萬壽宮沉浸在一種更為深沉的寧靜中。游客們悄然轉身,向宮門走去。在跨出門檻的剎那,市聲重新將他轉們包圍,恍如隔世。他們沒有回頭,但衣袂間已沾染了那廊下的清寂,袖底里已籠住了一縷若有若無的墨香。

這一出一進之間,完成的不只是一次空間的轉換,更是一次時間的穿越,一次精神的洗禮。萬壽宮依然靜靜地立在那里,等待著下一個有緣人的到來,繼續講述它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

文化的傳承從來不是靠堅不可摧的物質載體,而是依靠那些看似脆弱卻韌性十足的精神紐帶。萬壽宮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正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民族記憶的容鼎,一座文化血脈的驛站。

當最后一縷秋光掠過飛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駁的影,游人已然消失在街角。而萬壽宮依舊,在深秋的午后,做著它那做了幾百年的、關于時間與存在的長夢。在這個夢里,李白的詩句悄然響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宮殿也還是那個宮殿,變化的只是來來去去的人影。這種存在與時間的角力,這種短暫與永恒的對話,或許才是萬壽宮留給世人最珍貴的思考。

深秋的萬壽宮,用它那褪色的華美,無聲地訴說著:外在的輝煌終將褪色,唯有內斂的精神可以穿越時間的荒漠,抵達永恒的彼岸。這不禁讓人想起歌德的那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萬壽宮這曲古老的樂章,歷經數百年依然在靜靜地演奏,等待著懂得聆聽的耳朵。

離去的游人,帶著滿身的寧靜,重新投入塵世的喧囂。但內心知道,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永遠有一處可以讓靈魂棲息的家園。那里,古樹依舊在秋風中搖曳,光影依舊在廊柱間移動,藝術的清香依舊在偏殿里彌漫——這一切,都已化作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應對紛擾世界的精神資源。

萬壽宮的深秋,就這樣靜靜地過去了。它所見證的,遠不止四時的輪回,更是一種文化的韌性,一種精神的傳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這樣的宮觀廟宇或許還有很多,但每一處都有它獨特的故事,每一處都在默默地守護著這個民族的集體記憶。而我們需要做的,不過是偶爾停下匆忙的腳步,走進去,聆聽那些被塵封的記憶,感受那些依然跳動有力的脈搏。

【作者簡介】:文子,甘肅山丹人,天之水網專欄作者。曾在《甘肅日報》、《甘肅文學》、《張掖日報》、《張掖作家》、《張掖網絡作家》、《天之水網》、《焉支山》、《作家聯盟》、《世界經典文學薈萃》等報刊、網絡平臺發表數篇作品。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李曉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