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小物件激活八千年文明,天水“天小仙”國慶出圈記
麥積山石窟的微笑佛陀濃縮于方寸之間,伏羲廟的飛檐化作書頁間的停留,大地灣的古老陶紋在案頭重現——天水的歷史正通過這些掌心上的“微縮景觀”,完成與當代生活的深情對話。
清晨九點,天水秦州區解放路的“天小仙”文創總店剛開門,等候已久的游客便涌入店內。這個國慶假期,這家文創店成為了天水古城的新地標,人氣絲毫不遜于傳統景點。

店內,孩子們在卡通文創和造型各異的金龍擺件前流連忘返,成年游客則更鐘情于那些承載著文化基因的精致物件。
“從沒想到,天水八千年的文明可以這樣親切地走進生活。”一位從西安專程驅車而來的游客如是說。
“這幾天客流量是平日的五倍還多。”店長一邊整理貨架上的麥積山石窟微縮模型一邊介紹,“我們的收銀臺幾乎沒停過。”
貨架上,千余款文創產品各具特色。其中,結合了天水麻辣燙元素的“可以吃的文創”系列尤為搶手,這些產品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融入了現代設計語言。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曝光量累計已超過百萬”,運營負責人透露,許多游客都是手持網絡攻略專門找來的。

跨省游客占比近三成,除周邊城市外,還不乏從北京、江蘇、四川等地遠道而來的客人。便捷的交通網絡讓天水成為了國慶假期“文化游”的熱門選擇。
“天小仙”的成功,源于其對天水文化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轉譯。設計團隊走遍了天水的文化遺址,花費半年時間深入研究當地文化史料,最終決定摒棄傳統的紀念品思路,轉向“可帶走的天水文明”這一理念。
“麥積山石窟的塑造難點在于如何將高達數米的造像等比微縮,同時保留其神韻。”首席設計師解釋道,“我們嘗試了十余種方案,才找到了現在的表達。”
伏羲廟書簽系列則巧妙地將建筑結構與實用功能結合,飛檐部分恰好成為書頁的標記點,實現了藝術與功能的統一。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地灣彩陶文創,設計團隊不僅還原了文物形態,更在其中注入了現代美學元素,讓古老的陶紋在當代生活中重獲新生。
“給孩子買了一個麥積山東方微笑小沙彌,希望他能了解這片土地的故事。”一位本地顧客的感言道出了許多消費者的心聲。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是一件件商品,更成為了連接古今的文化載體。
![9月22日天小仙央視[00-00-11][20250922-150957819]](http://upload.tianzhishui.com/2025/0922/1758525894705.jpg)
在店內,經常可見三代同堂的家庭共同挑選文創的場景。老人們向孩子講述文物背后的傳說,年輕父母則通過這些實物,將文化記憶傳遞給下一代。
“這是活態的文化傳承,”天水文史專家評論道,“當孩子們把玩著這些文創時,他們觸摸到的是天水八千年的文明脈絡。”
店外,夕陽為古城披上金色外衣。一位年輕游客小心地將新購的伏羲廟書簽夾入旅行日記,這一幕恰被設計師看見,他微笑注視:“這就是我們設計的初衷——讓天水文化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延續。”這些承載著歷史與創新的小物件,正通過游客的行囊,將天水的故事傳向遠方。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