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_亚洲VA中文字幕_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首頁 > 文學 > 穆明祥專欄 > 正文

賈島“刻苦求工”的精神值得學習

賈島“刻苦求工”的精神值得學習

穆明祥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以苦吟著稱的僧人,名叫賈島。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治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曾任長江主簿,后稱賈長江。官終普州司倉參軍。其詩喜寫荒涼枯寂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律見長。注重詞句錘煉,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即由其斟酌詩句“僧推月下門”或“僧敲月下門”而來。其詩在晚唐、宋初和南宋中葉頗有影響。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著有《長江集》。

據(jù)說,賈島在送別其堂弟無可上人赴天臺山時寫了首五言律詩,題為 《送無可上人》,詩曰:“圭峰霽色斷,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去,蛩鳴暫別親。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詩之大意是: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藍的天空格外明麗,我來為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他帶著麈尾在蛩鳴凄切的秋天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將身體靠在樹邊休息。最終應煙霞之約,以天臺山作為自己的近鄰(筆者按:這不僅是無可上人的歸處,也隱含著詩人對未來的期許)。

在寫完這首詩后,又寫了首五言絕句《題詩后》,其詩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詩的大意是:我反復琢磨經(jīng)過三年才寫出這兩句詩,一讀到它們,禁不住兩行熱淚就流了下來。我這樣的詩如果還得不到好朋友(知音)的欣賞,我就只好回到老家去與家鄉(xiāng)的秋山做伴以終天年了(詩中的“知音”引用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典故)。

該詩首句中提到的“二句”(有的版本為“兩句”),據(jù)說是指《送無可上人》中的“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兩句。《題詩后》是賈島為了強調這兩句詩的來之不易,專門為其寫的注解,這在整個唐詩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但讓筆者納悶的是,既然是指這“二句”詩的話,那么,從《題詩后》一詩表述的時間內容而看,好像寫《送無可上人》的時候只寫了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六句,頸聯(lián)“二句”當時沒有寫出來,琢磨三年得來之后才補全的。這“二句”詩究竟有多么好,如何覓之不易,竟讓詩人琢磨了整整“三年”(筆者按:應當作夸張之語看),他人好像理解不會太深,唯有親歷送別者的賈島感觸最深。因為,他是此時、此事、此景、此境、此情、此意等的見證者、感知者、抒發(fā)者和親歷者,故而,最有權利發(fā)這樣的感慨和最能品鑒到其中深意所在以及情感況味。其實啊,對這“二句”詩,可能由于筆者“不是局中人,難解其中意”吧,因此,也未覺得有作者所寫的那么動人,讀之會讓人“潸然淚下”的。不過,可能是詩人在為琢磨這“二句”詩所付出的艱辛而“雙淚流”的,抑或是在為來之不易的這“二句”自己覺得十分心儀的詩而流的“喜淚”也未可知。

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苦吟精神,對后世影響極大。如唐代詩人方干《贈喻鳧》“才吟五字句,又白數(shù)莖髭”、《貽錢塘縣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苦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等,均從賈島該詩化出。

賈島能寫出被后世稱道的好詩,正是他“注重詞句錘煉,刻苦求工”的結果。當然,不是說賈島所作的詩都好。就每個作詩者而言,要達到所作的每首詩“都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他為其付諸心血,“刻苦求工 ”的精神是值得肯定與學習的。因為,賈島在作詩方面“注重詞句錘煉,刻苦求工”的精神,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有借鑒與啟發(fā)處。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不論做什么事或搞什么工作,都得像賈島作詩那樣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切不可粗枝大葉,浮皮潦草,馬虎大意。如是,方能做成事、干好工作!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李曉峰
0